既建模型 也教方法:省药品快检技术培训为基层“开小灶”
来源:省药检院发布时间:2010/12/13浏览次数:4165
分享到:

    (新闻提供:襄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8月13日,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委派,省药品快检专家到襄樊开展药品快检车车载快检技术再培训工作,在专家手把手地教授、指导下,襄樊市药品快检车的技术人员熟练地掌握了“近红外识别系统”药品定性新模型的创建方法。对基层药品快检技术人员面对面地“开小灶”进行业务培训,是该省启动药品快检车车载快检技术再培训工作一种新的培训形式。
    培训授课老师沈佳特是我国首台药品快检车车载技术人员。他介绍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十分重视药品快检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技术筛选,该省共新创10个常见、常用的药品定性模型,其中有6个药品定性模型技术已经成熟,这6个新模型包括吗丁啉片、感康胶囊、斯皮仁诺胶囊等。沈佳特说,新模型的创建,进一步丰富了快检车的“近红外识别系统”数据库。此次到基层开展快检技术再培训,一是把技术成熟的新模型植入到当地快检车的“近红外识别系统”进行实际应用,二是把如何创建新的药品定性模型的方法传授给基层快检车技术人员,逐步建成不同层次的药品新模型开发梯队,以提高快检车运行效能。据悉,省局、省药检所已把武汉、宜昌、荆门等地纳入药品快检车快检技术再培训计划。
    据带队到基层开展培训的省局稽查局局长朱与杰介绍,药品快检车的广泛应用和车载快检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丰富了药品监管手段和监管方法,为抽验机制的改革和药品打假增添了后劲。伴随着行政监督、技术监督的密切配合和药品监管效能进一步提高,一个“掌握信息、快速筛查、靶向抽样、法定检验”的药品监督检验绿色通道正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