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 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所有地址: 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666号F区邮政编码: 430075
鄂公安网备42018502007914号鄂ICP备06013725号Copyright 2025 内容未经允许 严禁转载主办: 省院质管部(信息中心)
11月7日,省局在武汉召开全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推进会,总结、推广我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推进全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作的具体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全面加快我省中药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省局局长李昌海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近年来,在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下,通过全省中药材种植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中药材产业已经进入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机制变活、效益提高的发展阶段。一是中药材种植实现区域化发展,基本形成以鄂西南武陵山区、鄂西北神农架及武当山区、鄂东北大别山区组成的三大药材主种区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家种中药材面积达80万亩。二是道地中药材品牌优势逐步提升,利川黄连、恩施紫油厚朴、板桥党参、襄麦冬 4 种道地药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丘独活、荆半夏等 5个品种完成了道地药材商标注册,玄参已取得GAP证书,黄连、菊花、苍术等品种已申报GAP认证。三是中药材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全省现有中药(中药生产线)生产企业105家,2011年销售总额约为65亿元,李时珍医药集团、武汉健民药业集团、马应龙药业集团等三家中成药生产企业进入全国医药企业百强。四是中药材市场优势显现,拥有蕲春李时珍国际医药港、恩施州利川汪营黄连交易中心、九州通等中药物流基地。其中,李时珍国际医药港是全国十七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中药材加工企业33家,年加工量达3万吨,年加工产值17。2亿元,通过订单生产带动农户18。7万户。五是中药材科研成果显著,全省现有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从事中药材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20多家,具备全面开展中医药现代化工作的技术研发、标准检测和产业孵化条件。我省在野生中药材转家种、家养的科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
李昌海强调,保障中药材质量与安全是政府关注、社会关心、群众期盼的重要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中药材种植企业必须始终坚守诚信经营的理念,切实增强企业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全力助推我省中药材产业再创新业绩。要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药材的品质为重点,进一步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严格规范中药材生产操作方法,发展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药材种植,生产出质量稳定、绿色、无污染的中药材,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要以创新经营方式、实施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尽快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支柱企业。要以坚持道地种植、开发药材品种为重点,进一步抓好中药材产业品种结构调整。要以强化法治监管、净化市场环境为重点,进一步营造中药材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李昌海要求,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坚持打假治劣不放松,始终保持对制售假劣药材的高压态势,重点检查硫磺熏蒸、非法添加、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大违规企业监督抽验频率,重点关注中药材的水分、灰分、重金属及农残含量是否达标,公布不合格产品,实施基本药物招标一票否决制,创造公平公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要健全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根据中药材GAP和新版GMP要求,逐步淘汰一批规模小、产量低、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混乱的药材基地和中药生产企业,促进中药材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以构建中药材产业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我省医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健全五大体系,即强化中药材检验检测体系,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种植人员教育培训体系,构建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中药材质量安全诚信体系。
会上,九州通中药产业公司、英山县宏业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李时珍医药集团、湖北思安药业有限公司、湖北坤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当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恩施硒都科技园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省农办、省经信委、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林业厅、罗田县、湖北中医药大学的领导及专家作了发言。武汉、黄石、襄阳、宜昌、荆州、十堰、孝感、黄冈、荆门、恩施州、神农架林区等11个市州局分管领导及安监科长,中药材种植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湖北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有关专家,部分中药材种植大县(市)政府领导,部分中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省局副局长傅铁成主持会议,副局长刘汉卿参加会议并讲话,省局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消息来源: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