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食品药监局药品检测车运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省药检院发布时间:2010/12/13浏览次数:4202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由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研制开发的药品检验车于2006年4月8日配发到我区,通过三个多月的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准备情况
    4月8日药品检测车配发到神农架林区后,局党组高度重视。一是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全省药品检测车授车仪式和药品稽查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宣传和贯彻,布置了药品检测车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制定了药品检测车运行方案。二是对药品检测车工作专班予以调整,使检测车整车人员的配置更加合理,有效促进了药品检测车的高效运转。三是讨论了省药品检验所起草的药品检测车管理制度,并结合林区实际制定了《神农架林区药品检测车管理制度》。四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办理药品检测车的保险、牌照、养路费等手续,为药品检测车的安全、合法、有序的运行奠定了基础。五是添置了打印机、暖水壶等设施设备,为药品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运行情况
    药品检测车于4月29日开始运行,运行期间林区政府分管领导到现场进行了观摩,《神农架电视台》和《神农架报》对运行过程进行了采访、录像,制作专题新闻报道了药品检测车运行的实况。专题新闻播出和刊发后,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拥护。截止7月5日,药品检测车共运行14次,检测涉药单位22家,筛查药品274个品种284批次,可疑品种46批次,靶向抽样46批次,目前已送往十堰市药品检验所检验,未发报告书(运行情况一览表附后)。
三、问题及建议
    通过三个多月药品检测车的运行,已经充分发挥了高效、无损伤等诸多技术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主要有6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常见假劣药品的近红外模型品种的类型和数量仍需扩充,高效、快速的特性还有待于提升;二是药品定量检测品种太少,满足不了治劣的需要;三是药品信息库的查询内容过于单调,应增加药品说明书、外包装、质量公告以及防伪技术等内容,并适时予以更新;四是应积极推广中药材的近红外模型;五是林区无药品检验所,检测周期过长,运行成本难以控制,快速的特性不明显;六是省所应会同省局及时制定和出台药品检测车经费划拨方案,解决基层经费缺乏的实际困难。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药品检测车是促进行政执法和技术监督相配合的有机整体,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由药品检测车引发的药品检测体制的变革,已将药品监检人员推上了历史的前沿。2006年下半年,我们将按照省局和省所制定的“监督检查—有效取样—快速筛查—靶向抽样—法定检验—行政处罚”运行模式下,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三人模式”。我们在一无药品检验所,二在执法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将“五人运行模式”整合为“三人运行模式”,充分发挥“监检结合”的团队精神,注重复合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做到“三证齐全、三员到位”,三证即有驾驶证、有职称证、有执法证;三员即在路上行驶是驾驶员,打开仪器设备是检验员,到达现场是执法员。从而达到“轻车减从、配合密切、降低成本、效果突出”的目的。
    二是努力打通“靶向通道”。坚持以快速筛查、靶向抽样、目标检验为主线,进一步强调外观检查和经验鉴别,逐步转变泛泛抽样为对可疑样品有针对性的抽样,不断提高不合格药品的阳性率。
    三是逐步实现“监检结合”。定期组织药品检测车专班进行学习交流,协调各业务科室召开联席会议,互通情报,做好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共同研究确定药品检测车运行的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品种,逐步将药品检测车整车人员训练成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劲旅”。
    四是全面完善“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林区药品检测车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待遇补助和检测保障机制;并按照《药品检测车运行方案》确定的预定目标,做到由城区到郊区到乡村,稳步推进,确保2006年药品检测车取得较好的成效,为保证山区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