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药品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现状及分析
来源:省药检院发布时间:2011/06/13浏览次数:4029
分享到:
姜红,江燕,赵亚萍,沈佳特,柳艳云(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随着药品检测车在湖北省的推广运用,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统筹规划和指导,组织全省各药检机构对市场上较为频繁出现的假劣药品进行了重点研究,相继建立了一批快检方法。我省对药品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力求遵循药品快速检测的基本规律和方法,逐步涵盖基本药物品种和市场常见假劣药品种。实践证明,药品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在日常监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湖北省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概况
2007~ 2009年3年中,我省共建立并汇编了127个快速检测方法。在所建立的快检方法中,注重了方法和对象的多样性。将近红外、薄层、化学等各类快检方法相结合,互为补充。同时,针对初期车载方法设计品种不全的现象,扩大了品种范围,重点对基本药物品种、质量公告中常见的假劣药品等建立方法,提高了监督的实效。具体见表1。
1  20072009年度我省建立的快检方法汇总
快检方法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总计
近红外
8
26
22
56
其它
化学药品类
15
7
4
26
中成药类
8
17
8
33
中药材类
5
2
5
12
总计
36
52
39
127
湖北省快检方法的技术特点及分析
2.1 近红外快检方法[1-7]
车载近红外方法为检测车上运用最广的筛查方法。目前车载模型主要包括通用性模型、省建模型和图谱比对模型。通用性模型由中检所组织有关药检所共同建立,它适用于多台近红外光谱仪, 能有效排除制剂中辅料和生产工艺的干扰, 对不同企业的具有相同INN ( 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名称的同类产品针对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及定量分析。但是,由于样品收集难度大、原辅料以及工艺等的变化、车载技术人员变动较大等诸多原因,导致通用模型假阳性率偏高,影响了使用效果[8] 。在基层,相对于通用模型而言,针对性强的省建模型(打假模型)和适用于特定企业产品的图谱比对模型更为简便可行,在监督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2.1.1中药材及饮片模型的研究
第一批车载近红外通用模型都是针对化学药品固体制剂建立的。我院首次采用子集识别法建立了山药鉴别的近红外模型并在实际中得到了验证,这是药品检测车中采用近红外方法对中药等复杂体系建模的第一次尝试。随后,我省各市、州、直管市分别建立了厚朴[9]、木瓜、当归、防己、海金沙、山豆根、川牛膝、地骨皮等10余种中药材的近红外定性定量模型。这些近红外模型和车载中药快检方法结合,同过去中药饮片主要靠经验鉴别相比提供了更为客观科学的支持和补充。见表2,图1~13。
 
    
1 当归与当归类似物
a:当归;b:独活;c:当归、独活、续断)
 
  
川牛膝及伪品
a川牛膝正品;b川牛膝伪品)
5 地骨皮及伪品
a:地骨皮正品;b:地骨皮伪品1c:地骨皮伪品2
海金沙定量模型验证实验的结果比较
样品编号
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预测值
测定值
预测值
测定值
样品1
33.7%
32.1%
28.6%
27.8%
样品2
49.5%
52.1%
44.5%
44.2%
样品3
9.2%
8.6%
7.3%
6.9%
样品4(人工混合品)
27.5%
26.1%
20.7%
21.9%
 

13 山豆根正品及伪品的近红外光谱
2.1.2乳膏剂模型的研究
第一批车载近红外模型只涉及片剂、胶囊剂和粉针剂。在研究中发现,若直接用固体光纤探头采集乳膏剂的近红外图谱,很容易造成固体光纤探头的污染,使再次测定时图谱失真。襄樊市药检所经过多次摸索,建立了简便的方法解决该问题,且采集的近红外图谱的重现性好,从而成功建立了达克宁、三九皮炎平等乳膏剂的近红外模型,并在监督中发现了市场存在的仿冒药品。见图14~15。
14 达克宁乳膏正品及伪品的一阶导数近红外光谱
15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三九皮炎平)正品及伪品的二阶导数近红外光谱
2.1.3计算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1相关系数法
采用相关系数法建立模型的关键是通过寻找对于活性成分变化较为敏感的谱段以及对于辅料变化较为敏感的谱段,确定最终的建模谱段。我省分别建立了三黄片中盐酸小檗碱与近红外光谱相关性分析、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盐酸苯乙双胍和近红外光谱相关性分析、抗妇炎胶囊中非法添加诺氟沙星和近红外光谱相关性分析以及炎可宁片中土大黄苷与近红外光谱相关性分析等多个品种的相关系数分析模型。建立的各个模型应用于药品日常监督检验中,发现2批三黄片含量不合格、检出某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糖克胶囊中非法添加盐酸苯乙双胍、发现了4批假冒贵州远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抗妇炎胶囊。
2马氏距离法
我省采用马氏距离法建立了地奥心血康、伊曲康唑胶囊、注射用炎琥宁、复方氨酚烷胺片[10]、三金片、香砂养胃丸、布洛芬缓释胶囊、妇炎康复胶囊、健胃消食片等定性鉴别模型。在药品日常监督检验中,发现1批万通筋骨片为假药。应用妇炎康复胶囊近红外鉴别模型筛查市场上销售的妇炎康复胶囊5批,发现有2批未能通过近红外模型的检验,经初筛抽样和法定检验后,确认该2批系假药、4批为假冒贵州远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抗妇炎胶囊。利用健胃消食片近红外模型筛查药品21批次,发现了多批均标示为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可疑样品,经实验室检验为假药,1批经药监局协查为假药,通过复方氨酚烷胺片鉴别模型发现多批假药。见图16~17。
 
3 Excell软件计算法
仙桃市采用Excell软件计算法建立了厚朴的近红外鉴别模型,该计算方法较PLS法简便,其验证结果与采用PLS法建立的模型一致。
2.1.4 “两网”保障系统的研究
为加强农村“两网”建设,赋予“农村药品监督网”先进的技术内涵,进而为“农村药品供应网”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在湖北省开展“湖北省农村药品供应网中药品抽验及技术保障系统的研究”专项科研课题。
我院作为主要负责及组织单位,鄂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所,仙桃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所和黄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所作为试点单位,参与了此项目的研究。该项目主要是通过建立一致性模型,寻找药品品质变化与其内在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合格药品的近红外图谱比较固定单一,而假药近红外图谱与真药区别明显,劣药的图谱往往与真药图谱仅在几个波数点上反映不同。一致性检验通过比对测试图谱与参照图谱中的每一个波数点的C I值,可以敏锐地发现不合格产品与合格产品之间的区别。目前该方法仅针对于同一批号样品的一致性,但谱段与指标的相关性可以应用于不同批次,采用一致性算法,通过“指针性”指标(如水分)或与药品质量相关的指标(如含量、溶出度等)对流通领域药品的保存等情况进行快速评估。我省根据实际样品情况,建立了多个品种的一致性检验模型,建立模型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实验室加速实验,通过实验室加速实验形成不同的指标梯度。
步骤二:测定所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步骤三:通过光谱比较,寻找谱段与指标的相关性。
步骤四: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
如,针对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女宝胶囊在我省近年来抽样检验中,部分批号的样品水分不符合规定的情况,鄂州市药检所研究了该单位批号为20070101的女宝胶囊,并通过实验室加速实验形成不同的水分梯度,测定样品NIR光谱,经过合适的光谱预处理,对水分与近红外光谱进行了相关分析,确定水分合格的CI限度值,建立了女宝胶囊水分的一致性检验模型。在日常监督快速筛查时运用该模型,发现了2批超过了制定的CI值,经实验室法定检验,结果显示这2批样品水分超过了9.0%,不符合规定。
针对药品检测车现有的近红外通用模型无法辨别出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青霉素V钾片为劣药的情况,襄樊市药检所针对该公司生产的青霉素V钾片建立的一致性检验模型解决了此问题[11]。该模型经过大量的实验数据验证,证实该方法适用于药品检测车对该公司生产的青霉素V钾片是否为劣药的快速筛查。
2.1.5模型的验证和优化研究[12]
针对基层检测车上近红外定性鉴别假阳性率偏高的反映,我院于2007年组织全省药品检测车对车载近红外模型的质量进行了验证。在被验证的724批次样品中,未通过的有78批,总体假阳性率为12%。通过这次验证发现,假阳性现象的产生除一小部分为模型本身不完善外,大多数与操作者选模不当、操作不规范有关。当出现样品未通过现象时,除仔细观察图谱是否因操作不当等因素出现的异常外,还应结合检测车上的其他快检方法来降低假阳性的出现机率。我省许多市州前期近红外检测的假阳性率也偏高,但目前该现象已大幅度降低。结合我院连续两年承担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国家评价性抽验的工作,优化了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定量模型。
2.2薄层色谱快检方法
薄层色谱法由于专属性较强、操作较简便已大量在化学药品、中成药快检方法中使用。如:随州市所建立的复方酮康唑洗剂中是否含丙酸氯倍他索快速鉴别法;鄂州市药检所建立的麝香风湿胶囊中非法添加双氯芬酸钠的快速鉴别法;黄冈市药检所建立的胃镜润滑胶浆中非法添加盐酸利多卡因的快速鉴别法;襄樊市药检所建立的妇炎康胶囊中非法添加甲硝唑/诺氟沙星的快速鉴别法等。见图18~21。

2.3显微鉴别快检方法
     显微鉴别法具有直观、易判断的特点,目前在中成药快检方法中使用较广。襄樊市药检所根据妇平胶囊中仅规定莪术以生药原粉的形式投料,金荞麦等其它六味药材均以浸膏的形式投料,建立了妇平胶囊快速显微鉴别法。即妇平胶囊的显微特征中只能有莪术的显微特征,如果有非莪术的显微特征就可以反映出该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有不规范的问题。乙肝解毒胶囊由大黄、黄芩、黄柏等八味中药组成,其制法规定除土茯苓及黑矾粉碎成细粉外,其余大黄、黄芩等六味为提取浓缩后的浸膏。因此,乙肝解毒胶囊的显微特征鉴别中只能有土茯苓和黑矾的显微特征,除土茯苓和黑矾的原药材组织外,不得检出其他植物组织,据此,鄂州市药检所建立了乙肝解毒胶囊异性有机物的快速检查。如果有非土茯苓和黑矾的显微特征就有违规生产的可能。根据我们对市场上抽验的多批乙肝解毒胶囊进行显微鉴别,结果有少数含标准规定不应有的植物组织特征,将该快速筛查结果和生产现场检查相结合,对企业规范生产过程起到了监督作用。见图22~25。

2.4化学鉴别快检方法

     化学鉴别法由于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药品真伪的初筛。我省根据药品市场现状建立了数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化学快速鉴别方法。
如:根据市场菟丝子有用石灰石替代的现象,恩施自治州药检所建立了菟丝子的化学鉴别法。具体为:取样品适量,置乳钵中,研细,加5ml水研磨1分钟,加入稀盐酸2~3滴,应无变化,如发生泡沸,说明样品为菟丝子伪制品(石灰石);或取上述溶液,过滤,取滤液2ml,加入酚酞指示液,应不变色,如显深红色,说明样品为菟丝子伪制品(石灰石)。宜昌市药检所建立了沉香的理化鉴别法,即取本品粉未1g,置具塞试管中,加乙醇5ml,振摇10分钟,加水5ml,如立即发生乳化,变为乳白色,即为掺伪沉香。黄冈市药检所建立了常用中药材(饮片)中非法添加镁盐的快速检验方法,即取供试液1ml,加氢氧化钠试液,不得生成白色沉淀或白色胶状沉淀。如有沉淀,可倾去上清液,取生成的白色沉淀,加碘试液,若转成红棕色,则可能有镁盐等。见26~28。

              

28  沉香理化鉴别(从左到右依次是正品沉香、掺松香伪品沉香、松香)
以检测车为载体的快检技术运用成果分析
自2006年4月药品检测车配发到湖北省后,经过4年的运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使得快检技术的应用在我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药品检测车运转模式的创建,逐步完善了监管机制。一是创建了“监督检查、初筛取样、快速检测、靶向抽样、目标检验、行政处罚”的运转模式。二是引入“假劣药品捕捉率”这一绩效概念。2007~2009年期间,全省药品检测车载移动实验室运行36万公里,筛查了9.7万批药品,仅抽样23700批,不合格药品捕捉率与2007年之前相比有较大提升。三是以药品检测车为载体,行政监督置入运转全程。与此同时,建立了《湖北省“药品检测车”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规划》,从七方面展开研发和应用。
4年来,我省根据本省市场用药的特点,有针对性建立的127个品种的快检方法,其中属于国家基本药物24个,占总品种数的19%。编印了《湖北省药品快速检测方法汇编》2007年版、2008年版、2009年版。全省药检系统近年来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发表论文近20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初步形成了具有我省特色的药品近红外快速检测系统。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共筛查12.5万批次药品,大幅度提升了监管效能,为保证辖区内群众的用药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省快速检测研究下阶段重点工作
4.1 基本药物的生产过程监控
2010年初,我院启动了近红外技术对企业生产线上的中间体过程监控以及基本药物生产稳定性控制研究项目。方式是将相关的各级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企业和仪器公司组织起来,联合协作,共同探讨药品在线监控的控制方法,以期为基本药物质量控制的前移探讨技术上的可行性。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中。
4.2 基本药物的流通过程监控
结合2011年我省承担的7个国家评价性抽验品种的任务要求,我院对已有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品种进行验证,并对暂无模型的适宜品种进行相应的定性模型、定量模型、一致性检验模型、相关系数模型的研究。借鉴基层药品监督网中技术保障系统研究课题的方式,摸索对基本药物流通过程监控的方式,为基本药物“全品种覆盖、全过程监控”提供高效的技术手段。
4.3 近红外模型持续维护
当预测物质的物理性质改变或物质的来源改变时(如产品的组成、生产工艺、原(辅)料的来源或级别发生改变),原有的通用近红外模型有可能出现不能正确判断的情况,因此,对通用模型的维护是一项重要工作。我院结合评价抽验有丰富的样品来源的有利条件,持续性地进行通用模型的验证和维护,同时也对各市州上报的模型组织验证和维护,使模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4.4 人员持续培训
我院除了积极组织全省对外的各项集中学习培训外,对省内具体技术人员实行实验室现场培训。有疑难问题随时沟通探讨,相关技术人员经常到省院实验室进行相关学习、试验及研究。出现了一批爱钻研、勤动手、业务全面的基层技术能手。这项工作我们将持续坚持下去,基层技术人员的成长不仅会带动快检技术的发展,而且对基层药检所实验室检验综合技术发展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Luypaert J, Massart D L, Vander-Heyden 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pplications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J].Talanta, 2007, 72: 865-883.
[2] Roggo Y, Chalus P, Maurer L,ed al. A review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chemometrics i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ies [J].Pharm. Biomed.Anal., 2007, 44: 683-700
[3] 胡昌勤,冯艳春.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药品[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 Feng YC,Hu CQ.Construction of universal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determination of roxithromycin and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in tablets from diferent manufacturers using near infrared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oscopy [J].J Pharm BiomedAnal,2006,41:373-384.
[5] Feng YC,Zhang XB,Hu CQ.Construction of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non�invasive analysis of macrolides tablets using near infrared difuse reflectance spec~oscopy[J].J Pharm BiomedAnal,2010,51(1):12-17.
[6] Roggo Chalus P,Maurer L.A review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chemometrics[J].J Pharm Biomed Anal,2007,44:683-700.
[7] 胡昌勤,冯艳春. 近红外光谱假药识别系统的设想及可行性探讨[J].中国药事, 2004, 18(4): 250-252.
[8] 胡昌勤, 成双红, 冯艳春, 等. 药品检测车运行模式的探讨[J].中国药事,2008,22(8):641-543.
[9] 余驰,姜红,刘爱萍.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建立厚朴药材的定性模型[J].药物分析杂志,2009, 29 (4): 656-658.
[10] 江燕,沈佳特,姜红. 复方氨酚烷胺片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鉴别[J].医药导报,2009,28(3):349-350..
[11] 刘伟,范可青,包艳春,等.运用近红外光谱法对青霉素V钾片一致性检验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 2009, 29(1) :125-127.
[12] 江燕,姜红.车载近红外模型验证工作的探讨.中国药事,2008,22(9):789-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