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来源:省药检院发布时间:2010/12/13浏览次数:9641
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国家药典委员会
二○○三年八月
截至2002年12月1日,我国已完成了全
部上市药品的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工作,取
消了地方标准,实现了《药品管理法》所规
定的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规定这一
目标。
我国于十几、二十几年前制定的国家药品标准
已严重滞后于我国药品发展的实际,众多标准已不
足以控制药品的质量进而难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用
药的安全有效,亦给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
危害百姓以可乘之机。
因此,尽早启动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提高工作,特别是对早期制定的国家标准的提高工作,切实加强国家标准对药品质量的控制水平,努力保证人体用药的安全有效已迫在眉睫。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
(一)中药
1989年制定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1990年制定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1991年制定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第四册)”;
1992年制定了“中药成方制剂(第五册)(第六册)”;
1993年制定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第八册)”;
1994年制定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
1995年制定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藏药部颁标准”;
1996年制定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
1997年制定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第十四册)(第十五册)”
1998年制定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六册)(第十七册)(第十八册)(第十九册)(第二十册)”;
“蒙药部颁标准、维药部颁标准”;
“中成药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1~14册)”;
现状分析
(二)化学药
1963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197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素标准》;
80年代初又陆续制定了散页的部颁标准。
1989年制定了“化学药品及制剂”、“抗生素分册”、“生化药分册”;
1992年制定了“二部一册(化学药)”;
1993年制定了“二部二册(化学药)”;
1994年制定了“二部三册(化学药)”;
1995年制定了“二部四册(化学药)”;
1996年制定了“二部五册(化学药)”;
1998年制定了“二部六册(生化药)”;
“化学药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1~16册)”;
现状分析
最新版药典未收载的历版药典遗留品种以及90年代初新药转正且未载入现行版药典的品种,目前仍作为国家标准执行。
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1、中成药1~20册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已收载的4000余品种中大约有15种重复收载(因中保品种单独成册),20种左右属同方异名或同名异方收载。
(2)因当时企业向卫生部申请保密的原因,部分品种处方、制法、规格等项目不全或未收载。
(3)相当数量的品种无专属性鉴别,更无含量测定。
(4)功能主治不规范①功效描述不严谨,用词欠妥②病症不分,中、西医名称混用③不符合中医理论④主治过于宽泛。与临床脱节⑤注意事项不够全面
存在问题
2、早期制定的化学药国家标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检测方法陈旧,不专属,不能准确测定有效成分或监控杂质含量,易给假冒伪劣药品以可乘之机;
②近年来已广泛应用的检测项目不全。例如反映药品有效性的项目之一“溶出度”;又如反映药品安全性的项目之一“有害残留溶剂”、“细菌内毒素”等在大多数标准中均未设立;
③质量控制指标过低;
④中西药结合药品需重新评价及质量控制水平过低。
存在问题
3、药用辅料存在问题
相当数量的药用辅料特别是常用的药用
辅料尚未建立药用国家标准。
总体目标
(1)在3年内(2003年~2005年)分期、分批地完成中药(中成药1~20册)4000余品种,化学药(9册及历版遗留品种)500种;
(2)早期新药转正品种约300种的标准提高工作;
(3)常用药用辅料约50种的药用标准制定工作;
(4)完成重要的附录检测方法的科研提高工作;实现国家药品标准的质量可控性并与国际先进标准的接轨。
基本原则
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制定和修订的技
术指导原则提高规范国家药品标准。坚持国
家药品标准一方一名的准则,彻底解决同方
异名及同名异方的问题。合理、科学地界定
化学药、中药及生物制品的分类,解决同一
品种重复收载的问题。
组织保证
为加强对实现上述总体目标的组织领
导、总体协调、技术支持以及具体落实工
作,成立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挂
帅,SDA药品注册司、国家药典委员会有关
领导参加及药典委员专家所组成的工作委员
会与工作专项作组。
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一、中药
中药质量标准,多年来由于技术手段有限,资金不能保障,其技术水平含量偏低。由于历史缘故,“先整顿后提高”成为当时制定标准的准则,造成中成药部颁标准多数难以控制其质量;中药材为构成中成药之组份,药典、局颁所载品种有限,多数为地方药品标准;自八十年代以来,新研制的中药新药业已增多,但限于当时之技术,其质控方法亦需改进与提高;民族药质量标准同样有待整理提高。围绕上述四类情况提出以下方案,但限于工作量大,所需资金甚多,应以中成药部颁标准(1~20册)修订为重点,兼顾其它各类。
实施方案
中成药部颁标准1~20册修订工作
1现已具备的基础工作
(1)在执行过程中已有200余品种经SDA批准进行了标准提高和完善工作。
(2)在执行过程中有近600个中药保护品种进行了标准提高修订工作,其中150种已作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品种落实起草;另有200余品种提高后的标准已经药典委员审核,可以安排补充资料和实验复核工作。其余品种的标准也报至我会。
(3)在执行过程中有近100个品种的仿制标准进行了标准提高修订工作,得到了SDA的批准,并已存我会备案。
(4)在近期完成的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过程中,亦有425品种进行了标准完善提高工作,我会可以借鉴。
(5)在注射剂指纹图谱工作中,有74个注射剂品种已落实了标准提高工作。
实施方案
2工作程序
21对上述已完成提高标准的品种尽快召开专家评审会议,确定可交付药品检验所复核的品种名单,力争今年完成600个品种(3册)的标准提高工作。
22对上述600个品种以外的品种由各原起草药品检验所清理分类,按已提高品种、需补充完善的品种、待提高品种以及不再承担起草工作的品种等四类报我会,并提出拟提高的具体内容(如增加TLC、含量测定等)。
23根据各药品检验所报我会的四类品种情况,对已提高标准需补充工作的品种和16-20册标准相对完善的品种,尽快安排相关企业和药检所补充工作,提高标准,在2004年完成600个品种(3册)的工作。
24对其余品种(2800个)以原起草药检所所在地的相关企业为主要起草单位,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做好标准提高修订工作,由原起草药检所复核后报我会。我会将统筹安排药品检验所的交叉复核工作,在2005年完成全部剩余工作。
2574个中药注射剂与指纹图谱工作同步进行,不再另行安排工作。
实施方案
26中、西复方的品种和植物提取物制剂应与西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中的中、西复方品种和植物提取物制剂统一考虑,清理中、西药国家标准中的重复收载和标准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建议此部分品种由中、西医药专家共同审评,并单独成册。
27对多厂家生产品种的标准提高要召集相关省药监局、省药检所及相关企业的协调会,签订协议,费用共同承担,由一个企业完成统一标准提高工作后,我会指定药检所复核。独家生产品种的标准提高后我会直接安排药检所复核。
28医学审查与药学审查同步进行。首先审查今年待出版的600个品种,其余品种也要尽快完成审评,以配合完成药学方面标准提高工作的进展。
29凡在以往生产和标准执行过程中已明确发现安全性方面问题的品种建议安排再评价;凡因长期不生产、无样品而导致不能提高标准的品种将暂不予收载于国家标准中。
实施方案
3技术要求
31药学方面
标准提高的技术要求除参照“2005年版药典中药起草和复核技术要求”外,尚有下述问题需要明确:
1处方:按照SDA对2005年版药典的要求,除国家保密品种外(需出示国家保密的证明),所有药味和药量均要列入正文。
2制法:标准正文中的工艺可根据设备、辅料更新等实际情况规范修订,但不得做质的变动,每个品种的详细工艺参数、辅料用量等内容均需上报,必须有制成量。(制法正文如何规范写法待开专家会后确定)
3性状:颜色需定出合适的幅度
实施方案
4鉴别:取消没有专属性的化学鉴别反应,尽可能多的建立TLC鉴别。
5检查:对毒性成分要设立限量检查。
6含量测定:对君药、有毒药味或其他可以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的药材须做方法学考查和验证。独家生产的品种含量测定的限度设定至少要以10批20个数据为依据;多家生产的品种限度的设定要尽可能多的收集不同企业的样品,(如:10家以内的,至少收集5个主要生产企业的品种,每家至少三批;50家以上的,至少收集10个主要生产企业的品种,每家至少两批)以保证限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7规格:凡缺少此项的应补充
实施方案
32医学审查
(1)核查同方异名和同名异方问题
(2)按照“2005年版药典功能主治规范原则”规范功能主治,解决现存在的问题。
(3)根据处方增加注意项的内容,特别是含有毒性药材、重金属类药材、含马兜铃酸类药材等。
实施方案
2民族药部颁标准的提高工作
已出版的部颁标准藏药分册、蒙药分册、维药分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亟待修订。
实施方案
初步确定调研计划如下:
15月赴内蒙调研蒙药部颁标准的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26-8月赴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区调研藏药部颁标准的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39月赴新疆区调研维药部颁标准的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实施方案
3中药材及饮片的标准提高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是中药制剂生产的原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剂质量,现中药材仅有国家标准635个(2000版药典534个,部颁101个),中药饮片标准18个。为了将中药标准从源头抓起,尽快建立全面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国家标准也迫在眉睫,除2005版药典已拟增加的品种外,还应逐步建立两部分的其他国家标准。
实施方案
31中药材国家标准建立的基础:
(1)现正在执行的各省、直辖市的药材标准。
(2)拟申请药材批准文号的品种。
32中药饮片国家标准建立的基础:
(1)现正在执行的各省、直辖市的炮制规范。
(2)拟申请饮片批准文号的品种。
实施方案
42000年以前转正的新药标准
按照2005版药典技术要求规范修订2000年以前转正的新药标准。
5进口药材标准的规范和提高
按照2005版药典技术要求规范和提高进口药材标准''与国内药材相同的品种''要制定统一的标准。
实施方案
二、化学药
1、工作程序与工作进度
(1)全面清理完成《中国药典》(2005年版)以外的所有国家药品标准,于2003年底以前组织召开会议,完成上述标准品种的医、药学审查工作。
(2)2004年一季度组织召开标准起草、复核工作会议,完成需要进行标准提高的任务落实工作。期间进行必要的调研、督促与协调工作。
(3)2004年9月底完成实验起草工作,2004年底完成实验复核工作。原则上实验起草由生产企业承担,实验复核由有关药检所负责。
(4)2005年一季度完成标准的征求意见工作。
(5)2005年上半年完成标准的审定稿工作,下半年完成出版颁布工作。
(6)标准提高工作完成一批,出版颁布一批。所有品种至迟于2005年底前完成。
实施方案
2、工作原则与技术要求
(1)品种审查应坚持安全、有效的原则;
(2)制定标准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等国家标准要求,坚持提高标准的原则,力争实现标准的质量可控性。
(3)具体要求应按照
中国药典现行版的各项技术规定;
国家药品工作手册的各项技术要求;
参照国外先进国家药典及ICH已统一的技术要求。
实施方案
三、药用辅料
1、工作程序与工作进度
(1)清理药用辅料品种情况,于2003年底前完成常用辅料的遴选确定工作。
(2)2004年上半年开展辅料标准制定工作的调研,确定模式;组织落实常用辅料的标准起草与复核工作任务。
(3)2004年底完成常用辅料的起草工作。
(4)2005年一季度完成辅料的标准复核工作。
(5)2005年上半年完成征求意见工作。
(6)2005年9月底前完成常用辅料标准的审定稿工作,2005年底完成出版、颁布工作。
实施方案
2、工作原则与技术要求
(1)品种审查应结合相应的剂型,坚持安全、有效的原则;
(2)制定标准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等国家标准要求,力争实现标准的质量可控性。
(3)具体要求应按照
中国药典现行版的各项技术规定;
国家药品工作手册的各项技术要求;
参照国外先进国家药典及ICH已统一的技术要求。
实施方案
四、医学信息支持
建立与药品质量密切相关的临床反馈系
统。力争于2005年底以前实现医学信息对药
品标准工作发挥指导性支持作用。
实施方案
1、中医药临床信息对药品质量标准的支持
中医药是我国伟大的宝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
的医疗保健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中药现代化的
不断发展和人民用药的要求,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为了使中药的质量标准与
临床应用有机的结合,应尽快建立与药品质量控制
密切相关的临床反馈系统,做到动态互补,实现医
学信息对药品标准工作发挥指导性支持作用,保障
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
实施方案
(1)建立医学分类及医学评价数据库:
以功能、病证、西医病名对品种进行分类管理;并引入循证医学及流行病学方法,广泛收集相关品种的药效、毒理、临床及不良反应资料。为药品分级管理、功能主治规范及标准提高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2)建立市场流通库:
将相关品种市场流通资料汇总录入,并采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品种考评指标,准确地提供品种市场流通信息。
(3)建立医学文献库:
通过网络与有关图书馆或医学情报中心进行对接,从而实现快速调取中药的活性成分、毒副反应、临床应用等相关资料。
实施方案
2、化学药品/治疗用生物制品临床信息对药品标准的支持:
(1)临床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1)建立完善化学药品医学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为国
家药典委员会药品数据仓库的子库,负责对国内外上市药品
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贮存,其中包括:①药品类别库(药
理学分类、治疗学分类、解剖学分类、品种分类、复方制剂
分类、中西药合方制剂分类、剂型分类等);②药品名词库
(通用名称、英文名称、化学名称、国家批准的商品名称
等):③医学文献库(国内外有关药品的临床试验报告、临
床评价结果;国内外有关药品的论文、综述等文献;国内外
有关因药品质量、佐剂、添加剂、剂型等引起的不良反应的
类型及发生率等)。
实施方案
2)建立临床用药信息网
通过现有学术组织,建立由各级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和临床药师专业委员会成员为信息员的临床用药信息网。该网络覆盖全国城乡医院,负责搜集、分析并反馈有关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等信息。我会将对反馈信息进行整理、贮存,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对确定由药品质量因素导致不良反应、疗效有差异的品种,按照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疗效差异的重要程度,依次纳入“需进行工艺改进和方法学研究的品种名单”
实施方案
(2)开展有关药品品种的工艺改进/方法学研究的支持工作
1)对因药品质量、佐剂、添加剂、剂型等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或多发不良反应的药品进行药物流行病学调研,根据
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因素,对进行工艺改进和方法学研究进行支持。
2)开展“头孢类抗生素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调研及对策”
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由我会牵头,中检所抗生素室为协作单位,北京、上海等地的有关医院为实验基地,对头孢类抗生素导致过敏反应的因素、严重程度、发生率进行调研。根据研究结果作出相关对策或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改进工艺、研制相关的皮肤试验制剂、修改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等。
实施方案
五、标准数据库支持
1、全面建立药品标准数据库,力争于2005年底以前实现:
(1)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品种及其数据资料(包括标准起草依据、复核数据、专家审定意见、历版药典及国外标准情况、国内生产产品质量情况等)的电子可查询性;
(2)药品标准品种及其所有相关的生产、审批及临床应用情况资料数据的电子可查询性;
(3)药品标准内容对比统计的可分析性(含同方异名、同名异方的查重,同类标准的质量水平分析等),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我国药品标准提供信息化支持手段;
(4)实现网上查询等工作,分级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方案
2、具体进度与安排
(1)2003年底完成标准数据库整体方案的确定,完成计算机房软、硬件的招标与建设工作。
(2)2004年上半年完善系统建设,完成现有国家标准的数据与信息收集、整理及导入工作。
(3)2004年下半年实现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信息化全程管理,继续进行现有国家标准的数据与信息收集、整理及导入工作。
(4)2005年上半年完成标准数据库试运行工作,2005年下半年标准数据库投入使用。
THEEND